第76露 2019.07.11~12 南投竹山_竹內露營區(一)
這個露營區是出發的前三天才去電預訂的,因為想說是平日且不是那麼熱門的露營區。而且這次考慮到大雨特報的關係,我們訂了露營區的「雨棚區貨櫃屋」。
雖然是住貨櫃屋,不過除了帳篷跟炊事帳不用攜帶外,其它平常露營攜帶的裝備沒有一樣落下的喔!
這幾年露營經過南投竹山好幾回了,「竹山文化園區」還是第一次來。
從路口彎進來後循著綠色磚道前行就可以看到園區的入口指標,而過了園區入口再往前約二十公尺就可以看到小型車停車區。
「竹山文化園區」。
循著階梯上來到最上階,左轉是往一樓,右轉則是往地下一樓。一樓是地方文化館、地方產業館、皎月風竹廣場、大地竹境區及洗手間。地下一樓主要是竹博物館及遊客服務中心。
通常一到景點第一個找的一定是洗手間!在通往洗手間方向的竹籬笆上,發現幾隻蝸牛正在上面慢慢的爬行著。
一樓的場館除了有販賣區外,還有蠻多可以讓遊客親手體驗遊玩的設施耶!
大型的竹搖馬。
訓練準確度的竹投壺。
竹管樂器。
照著上面的標示,依序拍著一個一個的竹管口,就可以演奏出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客家民謠。
竹板拼圖。
母子三人正在努力的完成,由竹板製作的竹山鎮行政區域拼圖。
饒富趣味的「曖昧籤筒」。
神槍手挑戰-竹槍。
這一群阿公阿嬤們興高采烈的在玩什麼呢?原來是敲擊音樂彈珠台!
只要將彈珠往上撥,彈珠向下掉往指定的竹板道時,彈珠就會敲擊出好聽的音樂。
連洗手間外面都放有陀螺跟踩高蹺讓遊客體驗。
「皎月風竹廣場」,廣場上立著十二座竹編的生肖。
「竹博物館」。
館外的牆壁掛著竹製的竹山文化園區導覽圖,還擺放兩座已經排列組合好音符的竹筒樂器。
岳展坐的那張竹椅,除了椅背可以多段式調整,椅子底下還藏有一張跟椅子等長的腳靠,妥妥的就是一張多功能趟椅啊!
「竹簡」。
素雅的竹鐘。
原本午餐要外帶竹山媽祖廟口的肉圓及米糕的,結果沒有探聽清楚,到的這天星期四是廟口週邊小吃攤公休日,所以蠻多家賣吃的都沒開門作生意。簡單的買個炒飯、炒麵後,就直接進入露營區了。
從路口一彎進來就是大斜坡了,盡量避免在中途停頓,最好是直接開到預定的區位再停車,尤其是在下過雨之後。路口進來第一個看到的棚區,就是這次我們預定的-雨棚區貨櫃屋,雨棚區前方右轉是往另一處貨櫃屋營位。而遠方黃色圈圈處,是營本部。
雨棚區的停車位在這裡,約可停兩部車。
雨棚區內除了有一間貨櫃屋外,還可以再容納一頂帳篷,但是因為紅色框框處,是有高低落差的,所以帳篷的大小最好是不超過270*270。
另外車子旁邊,外面寫有「竹內」兩個字的,是雨棚區露營客使用的衛浴間。
貨櫃屋大約可睡四~六個大人,內附有三張塑膠椅、一張躺椅、一台電風扇及一張單人彈簧床。另外貨櫃屋內的整理箱裡,好像還有四件睡袋喔!
貨櫃屋裡有獨立的衛浴間,不過熱水器是跟棚區的衛浴間共用。
遠方的山景。
由雨棚區前方右轉,順著箭頭方向可以到達另一處貨櫃屋營位。
這處營位除了貨櫃屋以外,屋前的水泥地還可在搭個兩頂帳篷加一頂炊事帳。
不過水泥地上依序間隔共有四個鐵掛鉤,想來是為了拉營繩所用,搭帳的時候要稍微注意一下。
上到營本部後右轉,是通往另兩處碎石子營位。
繼續順著箭頭往前行。
右前方黃色圈圈,就是這兩處營位的衛浴設備,共有兩間。衛浴設備前的這塊空地,是停車場。
左邊要爬階梯、扛裝備的營位,是全區景觀最棒的!約可搭兩頂小帳加一炊事帳。不過踩踏階梯時要小心,因為階梯是斜的;且山上濕氣重,會滑,下雨了更甚。
下方這一區,約可以搭個六頂。
由至高點營位望向遠方,風景真的是很棒!
晚餐,烤肉+全菇湯。
前一天還是陰雨綿綿的天氣,一早起床,天氣大好啊!
離開「竹內露營區」,來到了溪頭的「妖怪村」。上次造訪是在2011年的時候,景物有些許的不同!
「久保田烘焙坊」的咬人貓麵包,不管是假日或平日,依舊是遊客排隊購買的。
這次也買了三個來嚐嚐鮮。
對了,裝著麵包的紙袋不能丟喔!因為可以憑紙袋上的號碼,在下個月五號抽溪頭飯店的兩人住宿券。
眼看烏雲又開始飄來,買了兩支霜淇淋後便離開「妖怪村」,也結束了這次出遊。